套組及自動化儀器鑑定流程──蔡文城博士 編著

不同的套組與自動化儀器鑑定系統各有其操作方法,不同之處包括:

  • 試驗組合的種類及型式。
  • 接踵方法(手工或自動)。
  • 基質利用所需的培養時間長短。
  • 偵測基質利用的方法以及手工或自動方法的限制。
  • 判讀方法及分析結果(手工或電腦輔助),若為電腦,則其輔助的範圍為何?
  • 是否有推薦追加試驗。

套組與自動或儀器的鑑定流程包括如下步驟:

(一)選擇及接種試驗:

  • 依鑑定菌種的類別、分離菌臨床意義、可靠方法之供應選擇試驗項目之多寡及種類。
  • 以純培養菌接種鑑定系統。

(二)培養使菌能利用基質:

  • 培養時間長短端視基質利用是否需細菌增殖(生長為基礎的試驗VS.非生長為基礎的試驗)。

(三)偵測代謝能力(基質的利用):

  • 比色計(Colorimeter)、螢光或濁度用於偵測基質利用之產物。
  • 以肉眼或各種光度計(photometer)偵測。

(四)分析代謝型式(Profiles):

  • 將基質利用型式轉成數字號碼(菌碼)。
  • 以電腦協助比較菌碼與已建立之微生物分類資料庫,然後指出最可能的分離菌名稱以及或然率,若需要,則亦推薦要的最佳試驗類別及陽性百分比。
  • 對某些菌而言,其鑑定係根據幾個試驗,並不須進一步試驗及分析。

(五)提出報告:

根據鑑定菌名,再配合菌落特徵、顯微鏡下特徵、特別特性、來源之臨床檢體類別、藥敏型式、流行病學等微生物專業知識判斷是否符合該菌的鑑定名稱,然後提出報 告。例如鑑定某菌為鼠疫耶爾辛氏菌(Yersinia pestis),首先要思考有可能嗎?菌落第一天是否呈細小?格蘭氏染色可能出現雙極性特徵?當時是否有鼠疫地方病等?否則就要思考要操作那些追加試驗加 以確認。

文章擷取: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(蔡文城博士 編著)

 

相關產品